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 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制而得名。 程酒,古為貢酒,盛名入遠。《水經注》記載:“郴縣有淥水,出縣東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 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館醞于山下,名曰‘程酒’,獻 同 也。” 、淥酒均系傳世美酒。《晉書.武帝紀》 :“薦 、淥于太廟”,可見程酒當與 、淥媲美。 《九域志》亦云:“程水在今郴州興寧縣,其源自程 鄉來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與 酒別。”程 鄉即今三都、蓼江一帶。資興從南宋到民國初年稱興寧,故有郴州興寧縣之說。 白露米酒的釀制除取水、選定節氣頗有講究外, 方法也相當獨特。先釀制白酒(俗稱“土燒”)與糯 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里, 裝壇 待喝。如制程酒,須摻入適量糝子水(糝子加水熬制) ,然后入壇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鮮牛 欄淤中的,待數年乃至幾十年才取出飲用。埋藏幾十 年的程酒色呈褐紅,斟之現絲,易于入口,清香撲鼻, 且后勁極強。清光緒元年(1875)纂修的《興寧縣志》 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釀可千日,至家而 醉”。《水經注》還記載,南朝梁文學家任 與友劉 杳閑談,“任 謂劉杳曰:‘酒有千里,當是虛言?’杳曰:‘桂陽程鄉有千里酒,飲之至家而醒,亦其例 也。’南朝梁時,興寧隸屬于桂陽郡。在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還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來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