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蛐蛐兒登場。黃昏漫步林間,久違的蛐蛐兒聲又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這蛐蛐兒聲不禁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
小時候,我常常和伙伴們玩斗蛐蛐兒。我們將捉來的兩只蛐蛐兒放入小瓷罐中,拿根細竹條輕輕撥動它們的尾部,它們便如仇人見面,擺開架勢,互相撕咬起來。為使其更加兇猛,有時還要將蛐蛐兒放在掌心用力掂掂。經過一番鏖戰,勝者往往昂首振翅,高聲“奏鳴”,慶賀勝利;敗者則垂頭瑟縮,退立一隅,不鳴不動。于是比賽結束,優存劣汰。敗者反而有幸被主人拋棄,回歸自然。
斗蛐蛐兒有趣,捉蛐蛐兒卻是件苦差事。蛐蛐兒怕光喜陰,白天蟄伏洞穴中,夜晚才出來飲水覓食。待到它們吃飽喝足之后,唱起委婉動聽的“情歌”,才能循聲捉之。蛐蛐兒聽覺敏銳,警惕性高,當你輕輕走近它時,鳴叫聲便會戛然而止。但蛐蛐兒的耐性差,不久便又復鳴,于是躡手躡腳,循聲撥草,翻石尋找。好蛐蛐兒聲急有力、頭寬足長、鉗大堅銳,戰斗起來才勇猛善斗,才會博得蛐蛐兒迷們的喜愛。
童心無瑕,斗蛐蛐兒不過是一種天真的游戲,但至今我也感到迷惑不解:它們本為同類,沒有權利之爭,理應和平相處,被人逮住,更應該同病相憐才是,可是它們一旦相遇,竟立即大動干戈,甚至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實在可憐可悲。轉念一想,這豈止是蛐蛐兒的悲劇呢?兒童無知,大人也有斗蛐蛐兒的,那又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該如何解釋呢?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