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忠直的大臣犯了死罪,英明的國王有意給他開罪,便給了他一個活命的機會,但是必須答對國王提出的一個問題。
于是,大臣低著頭等待國王的發問,國王握著右手說:“我的手里有一只蟋蟀,你猜猜看,是死是活?”
聰明的大臣立即明白了國王的心意,故意悲哀地說:“圣明的陛下,蟋蟀的生死結都在你的手中啊!”
國王聽了后仰天大笑,張開手,蟋蟀便自由地跳走了——國王赦免了大臣的死罪。
故事中的蟋蟀就如同我們的命運,國王就是我們自己,那只掌握生死大權的手其實就是我們的心境,是它在掌握著我們的命運。
世界充斥著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人生難免不如意,難免有不順當的時候,這是每個人必須經歷又無法擺脫的。
面對這些痛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不同的心境。心境微妙復雜,卻又很明朗,不是樂觀就是悲觀,不是絕望就是希望。心境如果是悲哀,世界便無光彩,生命也不存在希望;心境如果開朗,即使在海風呼嘯、烏云密布的大海上,也能讓人透過烏云看到太陽,看到光明和希望。
痛苦是可以承受的,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有唯獨自己才能品味得出的那份獨特的痛苦。正是因為能夠承受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他才活著,他才從痛苦中看到了生命中美好和光明的一面。如果他放開了那只手,便給了自己一個能夠自由奔躍的命運。國王的手放開了,蟋蟀才有了第二次生命,國王的心胸放開了,才能有足夠的空間包容大臣犯下的過失。
人生不經歷痛苦便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生。人生如果處處如意,便只有一種單調的色彩。正是因為有了痛苦,才能彌補它的殘缺,令其豐富。
生活本來就平淡如水,放一點糖它就是甜的,放一點鹽它就是咸的。想調制什么樣的味道,全在自己的心境。
心胸放開了,一切的悲哀和傷害便顯得微不足道。
心胸放開了,你就會坦蕩地活著,就會用坦然的態度去迎接一切,承受一切。心如果能夠自由,能夠放開,天空才會無云,陽光才會燦爛,生命之花才會盛開。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