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標簽的醬油擺在實驗臺上,對普通人來說能嘗到的就是咸淡,但對于調味品品評師來說,他們卻能分辨出是哪種產品哪個品牌,甚至可以分析出五味調和后的配比。25日,當獲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正式將調味品品評師列入國家第十二批新職業名單并面向社會公布的消息后,記者走進了一名調味品品評師——蒲萬里的工作實驗室,了解他是如何為百姓餐桌研制口感優良的調味品的。
“五味”混合最難品
29歲的蒲萬里是哈爾濱正陽河調味食品有限公司一名調味品品評師。2004年,蒲萬里從東北林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后,開始了醬油、醬、醋等調味品的品評工作。
在蒲萬里工作的實驗室里記者看到,十幾平方米的房間里擺滿了各種試驗器皿和不同品牌、不同口味的醬、醋等產品。把一個不知名的產品放在容器里,蒲萬里只要嘗一嘗、看一看、聞一聞,就能立即能辨別出是以咸鮮為主、還是以著色為主的調味品,甚至每個產品的配比他都一嘗遍知。用蒲萬里的話來說,他就是每天嘗遍“酸甜苦辣”的人。
蒲萬里告訴記者:“最初品嘗調味品時我嘗不出啥,也就是這個醬油有點咸,那個醋有點酸。”蒲萬里剛開始工作時,每天都會在清水中加入一點鹽或糖,然后不斷地品嘗。加一點鹽的水,普通人嘗不出咸味兒,經過長時間的練習,蒲萬里品上一口便知是加鹽了。對于蒲萬里來說,最難的是把酸、甜、苦、辣、咸五味調和在一起,然后品嘗出味道濃重,以及配比的高低,這直接關系到調味品的味道和品質。
不能“吃香喝辣”
蒲萬里告訴記者,為了保持自己的味覺和嗅覺敏感,從上班至今他沒有喝過酒、沒抽過煙,甚至朋友聚會時有人噴香水他都要離得遠遠的,就怕把香水的氣味帶到身上影響品評鑒定。至于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他從來不敢接觸。“女同事上班不能用化妝品,怕影響品評工作。”蒲萬里說。
感冒、睡眠不好等都會影響蒲萬里的品評工作。蒲萬里每天品評調味品的數量一般都控制在4種以內,前不久由于急于研發新產品,他一天品評了20多種產品,結果自己的鼻子和舌頭都麻木了。
蒲萬里說,“我們的工作雖然枯燥,甚至給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但一想到百姓餐桌上有我們研發的調味品,我感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