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與幾位同事下鄉檢查酒類市場,沿途所經的鄉村公路正在改擴建,原來的路面變得面目全非、坎坷不平,車輛一過,塵土飛揚,黃龍滾滾。
我們乘坐的老舊面的車,猶如一葉扁舟在大海的波谷浪尖上飄蕩、顛簸。車里所有人前俯后仰,左搖右晃,不時被猛地彈起,隨即又重重落下:一切都讓你不由自主、無可奈何。每個人都試圖努力讓自己坐穩當些,可是誰都沒能辦到。只可憐那一個個肥胖渾圓的屁股,平素嬌生慣養,此時卻首當其沖,最是遭罪。
“哎哎,你這車是怎么開的,還讓不讓我們活啊?”同事小肖對司機嚷起來了。
“哈哈,”司機回頭瞟了一眼,“你會坐車嗎?”說著又專注地開他的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車。
嗬,好家伙,真有你的,把車開成這樣子,反倒說人家不會坐車。
“什么?我不會坐車?你說我不會坐車?”小肖簡直在吼。
“沒錯!”司機說著又回過頭,送給大家一個詭秘的微笑。
“屁話!少說我也坐過千百次車,怎么就不會坐車呢?”看得出,小肖一臉的較真勁里透著幾分疑惑。
我心里有著同小肖一樣的疑問。是啊,如今的年月,中年半輩的人,不說坐車如家常便飯般膩煩,可畢竟是坐過無數次車、走過幾萬里路的呀。再說,坐車,不就是爬進車里,找個位置坐下?倘使人多,沒有座位,就那么站著,擠著。然后,就把一切,包括生命,統統交給了把持著方向盤的司機,坐車的只管聽天由命就是了。不就這么簡單嗎?
“坐車,誰不會呀!”我脫口而出。
“這坐車呀,可有講究呢。”司機又忽地回頭,遞給大家一個詭秘的笑。
“坐車也有講究?”我禁不住問。
“有什么講究?”小肖與我同時發問。
司機故意沉吟半晌:“這個……這個……”
“賣什么關子,有屁就快放吧!”小肖急不可耐,想知道究竟。
“我說這坐車呀,你一上車,就全由不得你啦!只有跟著車的節奏,順著車的顛簸,車搖你也搖,車顛你也顛,車東你也東,車西你也西。套用一句時髦的話說,就是與車共舞。這樣你才不覺得累,反倒覺得輕松、愉快。”司機說著,又回頭一笑:“如果車前傾,你偏要后倒;車后仰,你偏要前傾;車向上,你偏要向下,老想保持原來的平衡,到頭來,除了辛苦勞累,腰酸背痛,你還能得到什么?”80后的司機一副少年老成的摸樣,慢條斯理地說著。
小肖默然了。車內頓時變得安靜起來。
好一個“與車共舞”!其精髓不就是“順其自然”嗎?
坐車要順其自然,做任何一件事情,又何嘗不要順其自然!大自然是車,社會是車,人生也是車,而你,只是置身其中的一個普通的乘客而已。順應自然,順應社會,順應人生,才可能活得瀟灑自在,志得意滿。如果要想對所有這些“車”施加影響的話,那也只能在順應其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做些力所能及的抗爭。勇于抗爭,是人必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品質。因為如果沒有抗爭,人就變成了地地道道的奴隸。比如這坐車,如果你不抗爭,如果你不把因車輛顛簸而挪了位的屁股又挪回到原來的座位上,那你就同一個西瓜毫無分別,只有在車里滾來滾去的命運了。
車還在崎嶇的鄉道上舞蹈。一車的人車都在隨車而舞。
我驚喜地發現,人人都面露微笑。可我不知道,這微笑,是在享受與車共舞的愜意,還是像我一樣不經意中明白了一個人生道理后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