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莊推薦:雄偉壯麗的煙臺瑞事臨酒莊
晉代的劉伶先生,常常酒壺不離身,邊走邊飲,令仆人荷鋤隨之,曰:“死即葬我”。我知道著有《酒德頌》這樣美文的劉伶先生酗酒如此,實乃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原來素不飲酒。人說:酒有三重境界,即“辣舌、嗆喉、醉心。”我喜歡醉心的事,如旅游、收藏、聽音樂,但不喜歡無端受辣舌、嗆喉的罪。
后來,看了不少有關介紹葡萄酒的文章后,便對葡萄酒產生了深深的好感。葡萄酒不會讓你受“辣舌、嗆喉” 的罪,只會讓你“醉心”。當然攤上拿“XO”當白開水灌的主,葡萄酒也不是好惹的。
我愛葡萄酒,葡萄酒中含有多種與人體密切相關的維生素、礦物質。葡萄酒中的丹寧有促進食欲的作用,還有助于保養皮膚,使之平滑緊繃,少生皺紋。葡萄酒中的多酚具有超強的抗氧化作用,并能同VC、VE協同作用,且可在血管中保持數小時生理活性。這些性質對于清除人體自由基、防止血液脂質氧化、阻止動脈硬化前體形成、降血壓、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癌抗衰老具有顯著作用。葡萄酒的酸度非常接近人體胃酸的酸度,這種酸度是由葡萄酒本身的天然酸性物質形成的,而非醋酸,這種酸度正是消化蛋白質的適宜條件。
在法國、意大利等喝葡萄酒較盛行的國家中,心肌梗死的發病率較低。葡萄牙人愛喝葡萄酒,他們說:“葡萄酒是大地和太陽的兒子,它振奮我們精神,啟發我們的智慧。”
我愛葡萄酒,且有幾位同好者。這幾位同好者,沒有酒鬼,沒有噴著唾沫星子,大講黃段子且以為自己有能耐者。
這幾位同好者,不會以“膀爺”形象圍坐在路邊攤上,一邊嘬著醬油螺螄,或一人捧著一大把烤羊肉串,一邊吸著濃濃的汽車尾氣、烏煙瘴氣,一邊品咂葡萄酒。
這幾位同好者,大多愛惜時間,一喝一夜或一天的事,他們干不出來。
這幾位同好者,大多是一些不甘心平庸,更不甘心墮落的平平常常的小人物。他們有的不修邊幅,穿著極隨便,然而談吐卻力求高雅,用他們的話來講:附庸一定要附庸高雅,而不能附庸低俗。連聽的音樂,也多是“致愛麗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蘇武牧羊”之類。
這幾位同好者,由于囊中羞澀,一般不敢問津高檔西餐廳,總愛在家中小聚,有時奢侈一點,有時幾片面包,幾根紅腸,一盤水果,依然其樂融融。
這幾位同好者,家中有的沒有酒柜、吧臺,但他們家中都有書櫥。書櫥內,只有書,沒有酒。他們知道葡萄酒縱好,也不可占據至高無上的書的位置。
這幾位同好者,他們口中一次次說著干杯,其實并沒有幾人真正干杯,而是隨心所欲,量力而為,這種言行不一,只有在這里才能得到尊重。
這幾位同好者,知道葡萄酒是修身養性的飲品,所以也頗講究情調,一般家中都有幾只巴黎高腳杯或郁金香形酒杯。
這幾位同好者,相聚在一起,感情大都不錯,不是知音,便是知己。絕少以先干為敬為籌碼,而逼迫別人必須干杯,不干杯不行的蠻橫者。他們絕少說:“飲酒不用讓,感情就是量。”“醉酒醉酒,友情長久。”“一杯洗塵,二杯接風,三杯認識,四杯交友,五杯祝愿,六杯關照”。“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鐵,喝出血。”此類的豪言壯語。更不會出現,飲、勸、灌三步曲。他們自尊,也尊重別人。他們知道,葡萄酒只有適量正確飲用,其上述健身養生功能方能明顯體現,過量飲用同樣具有副作用。
這幾位同好者,一杯葡萄酒在手,一觀其色,葡萄酒尤其是紅葡萄酒,其色澤有深淺的差異;二聞其香,輕輕晃動酒杯釋放酒的或清淡或濃烈的不同香氣;三嘗其味,輕呷一小口,讓酒在口中打轉,與空氣接觸,細細品賞其集酸、甜、苦于一體的口味豐滿的酒體。就這樣,一觀二聞三嘗,小口小口品著,不儒雅之人也變的儒雅起來。
由于葡萄酒如此可愛,故,我愛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