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從不乏因酒而聞名的城鎮,也不乏因城而生的美酒,因此,便有了“酒鄉”的出現。中國酒鄉水土不同,民俗有別,文化迥異,都堪稱旅游的絕佳目的地。“五一”將至,在這個春暖花開的旅游佳期,你是否選好了旅游線路?如果還沒有,就跟隨我們在報紙上漫游中國名酒之鄉,不要忘記準備一支筆圈出你的目的地。
紹興酒勾起煙視媚行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據說,紹興是世界上橋最多的水鄉,橋的密度是威尼斯的5.5倍。紹興酒,正如紹興繁若晨星、形態各異、別具風格的小橋,既能直接在您思緒的鴻溝間搭架通途讓您巧思迭出,又能在您與他人的思想情感間搭架通途,使溝通處處充滿韻致。小橋自有一段風光旖旎,它所帶出的別有洞天亦讓人沉醉無限。
悠悠鑒湖水,濃濃古越情。紹興以其人文景觀豐富、水鄉風光秀麗、風土人情誘人而著稱,自古即為游客向往的游覽勝地。紹興人杰地靈,歷史上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學家,如秋瑾、魯迅等。一代文學巨擘魯迅的許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紹興文化濃郁的地方性色彩,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鄉的社戲,隨處可見魯迅文化中的故鄉情結。
紹興的風土人情,以烏蓬船、烏氈帽、烏干菜為代表,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并呈現獨特的地方風采,令人仰慕神往。
來紹興千萬不能不嘗紹興老酒,越地釀酒歷史可上溯到春秋時期。紹興老酒采用傳統獨特工藝,以得天獨厚之鑒湖水釀制,集飲料、藥用和調味于一身。紹興老酒品種頗豐,有元紅酒、加飯酒、善釀酒、香雪酒、花雕酒等,其中的古越龍山牌加飯酒和紹興花雕壇酒為國宴專用酒,屢獲國際金獎。
至于紹興菜肴霉干菜燒肉可說是紹興當地最有名的家常菜。另外醬制菜肴也是小有名氣,如醬鴨、醬鵝、醬菜等。還有與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孔乙己緊緊聯系在一起的茴香豆,早已成為遠近皆知的紹興地方小吃。
烏鎮的味道:三白酒
相傳舊時烏鎮釀酒業十分發達,明時有釀酒作坊20余家,尤以高公生、順興、永盛三家最為著名。現僅存高公生糟坊,原名高公生醬園,始建于明朝初年。所產“三白酒”以其香氣濃郁、酒味醇厚、入口柔綿、回味爽凈、余香不絕而名聲遠揚。
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慶典時,浙江巡撫高仲越選中烏鎮高公生糟坊生產的三白酒列為貢品,進貢皇室享用。高公生糟坊也由此鴻運發達,數百年來一直風靡江南一帶,經久不衰。
何謂三白酒?《烏青鎮志》上說:“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此酒醇厚清純、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飲用。以往農村過春節,就用它來招待客人,在烏鎮民間,此酒還有一個別名叫“杜搭酒”。民間有謠“ 貓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肯走”。
置身于糟坊巨大的蒸籠邊看涓涓佳釀滴落壇中,或在老店長條凳上小酌一番,都是偷得半日閑的快事。
高廟古鎮與高廟白酒
高廟古鎮位于四川洪雅縣西南,距縣城56公里,東臨峨眉山、南倚瓦屋山、西連玉屏山、北望川西平原,始建于明后期,因老街市最高處古有土地廟而得名,清代逐漸完善。
古鎮三街分為上街、下街、橫街。高廟現在仍有一條保存完好的老街,街面一律以青石板鋪路,不過已然斑駁多年,一道道或深或淺的裂縫記載著古鎮過去的滄桑。老街玲瓏細致,兩邊屋檐幾乎并攏,仰望可見一條長長的“一線天”。古樸的老街、悠閑的老人、掛在檐下的老玉米,這一切顯得格外幽靜、神秘。完整的清代民居,在高廟隨處可見,歷史的足跡就在我們面前。泡壺清茶,在里面小坐片刻,讓我們享受下隱居的意境。
建筑以其年代久遠、布局別致、構造典雅,頗受國內外影視界青睞,古鎮多次入選外景拍攝基地。逢廟會節日,熱鬧非常。
高廟古鎮還有一樣好東西,那就是在四川很有名的高廟白酒。高廟人釀酒歷史悠久,并且相當有造詣。
最初,“高廟白酒”不是現有的名稱,而是以地名命名的,叫做“花溪酒”。后來,“高廟白酒”作為唐時朝廷貢酒,與“五糧液”、“劍南春”作為四川的“三劍客”一起入主唐都,深受唐玄宗李隆基的喜愛。后來,楊貴妃用“高廟白酒”和桂花泡制成的“桂花酒”色香俱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至今高廟人都還有泡制貴妃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