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醉駕入刑”正式開始實施,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空前高度”的針對醉酒駕車的處罰獲得網民一邊倒的支持。有網民稱,“醉駕入刑”是幫醉酒駕車司機“醒酒”的最有效的方法。
網民:“為何總有人鋌而走險?”
醉駕者:“我太天真了,僥幸認為自己沒事”
5月1日零時4分,僅在醉駕入刑實施后4分鐘,重慶一男子醉駕被查;零時25分,一男子在南京被查出疑似醉駕;零時40分,一醉駕司機在成都落網;零時44分,一內蒙古司機成為北京被查獲的“醉駕入刑第一人”……“為何總有人鋌而走險?自己的生命自己應該上心。”網民“糊里糊涂地店小二”發出了很有代表性的疑問。
日前,記者在北京市海淀交通支隊見到了24歲的小張,此前他還是北京某名牌大學大四的學生。他即將面對刑事拘留、拘役的嚴厲處罰。
小張開車發生刮蹭事故,民警趕到現場后,對兩車駕駛員進行了酒精檢測,經鑒定,他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達到165毫克,超過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80毫克的醉酒駕車標準一倍多。
小張說:“我太天真了,僥幸認為自己沒事。”提到小張,負責辦理此案的民警都是搖頭嘆息:“太可惜了,上了四年的大學,就是因為一時僥幸,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網民:“醉駕入刑會成為軟法律嗎?”
警方:有嚴謹而完備的執法程序
“我特別想知道酒精檢測儀就那么準嗎?交警手里那個小東西,吹一下就能決定人的命運?”網民“灰太狼家的NANA”問道。網民“秋水長天”則說:醉駕入刑’會成為一條軟法律嗎?”
北京交通民警介紹,為了確保醉酒駕車案件查處、辦理過程的嚴謹,交管部門已經規定了一整套必須嚴格執行的執法流程,酒精檢測儀只是初步檢查。交通民警在執法檢查中,一旦發現當事人有飲酒嫌疑,首先用呼氣式酒精檢測儀檢測,檢測結果若達到醉酒標準,將由有資格的專業醫療機構立即抽血取證,并由有資質的鑒定構關對血樣進行檢測,最終的處罰要依據專業鑒定機構的結論。
有網民問道:“醉駕和飲酒駕車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加重了,會不會導致暴力抗法、闖卡行為的增多?”交管部門介紹,為了防止醉駕司機為逃避處罰而強行闖卡或暴力抗法,北京的一線交警在查處酒駕等嚴重違法行為時將裝備阻車器、手銬、約束帶等警用裝備。
網民:“醒(刑)酒能否持續有效?”
警方:尚需全社會共同努力
眾多網民提出了類似的疑問:醉駕入刑’真能管住司機手中的酒杯嗎?”網民“豐三雞”說:“光靠處罰是沒法改變的,這是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問題。就算明天醉駕直接槍斃也照樣有醉酒開車的!”
“醉駕入刑”意味著,一旦醉酒駕車被查獲,將背上終身的污點,很多職業都對有“前科”的人說“不”,司機們應該意識到嚴重性,主動告別酒杯。但現實中的一些實際情況也讓警方感覺單純依靠法律的震懾還不足以杜絕酒駕現象。
首先是部分酒駕者仍然存在嚴重的僥幸心理。不少被查獲的酒駕司機都是盲目自信,很多人都會這樣為自己開脫:“我們家離得近,明天還要出門,喝這么點酒沒事。”但事實上,法律是無情的,一旦被查獲,司機再近的家暫時都回不去了。此外,酒文化的負面影響難以短時間消除。很多司機酒后駕車的原因是“喝好”“喝倒”才是“心誠”。
不少網民表示,單靠“醉駕入刑”的法律規定,和交管部門的嚴查是很難杜絕酒駕、醉駕行為的。有網民建議:“媒體要加強宣傳,媒體要‘禁播酒廣告’,全面禁播烈酒廣告。”網民“黃土地黑土地”則表示:“輿論應該改變‘喝好才是心誠’的道德觀,形成全社會對醉酒的道德批判,尤其是要對那些使勁勸酒的人進行道德批判。”據新華社
編輯:張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