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葡萄酒制造窩點
制造假冒干紅葡萄酒的酒瓶
假冒葡萄酒制造窩點
3月25日,我市破獲的最大一起假冒葡萄酒商標侵權案件一審結案,涉案6名犯罪嫌疑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3至1年不等。這起造假數量2000箱,涉案金額64萬元的特大制售假冒干紅葡萄酒案塵埃落定。
接訂單卻無貨供
遂產生造假念頭
臨近2007年年底,浙江省某食品批發部經理厲某與開發區某酒水批發部經理趙莉聯系,委托趙莉為其購買2000箱某知名品牌干紅葡萄酒,價格為每箱315元。這一大額訂單,讓趙莉喜出望外。由于自己能力有限,趙莉找到了某葡萄酒有限公司銷售代理商張林芝,并通過張林芝認識了知名品牌葡萄酒公司蓬萊分公司的于竹。“這可是個大買賣呀!”于竹隨口答應。
2008年1月25日,趙莉向先張林芝交納了5萬元作為定金,張林芝收下后將4萬元交給了于竹。事后,趙莉、張林芝和于竹簽訂了買賣合同,規定3月15日之前,把2000箱葡萄酒運到指定地點,并注明違約責任。
當時該品牌的干紅葡萄酒市場價格在每箱360元左右,而對方報價為315元,于竹心里明白,要調南方的貨也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如果弄不到這些酒就要承擔違約責任,不但到手的錢付之東流,還要再交5萬元的違約金。為了謀取利益,于竹和張林芝密謀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這2000箱干紅自己造。
為謀取私利
合伙造假酒
經過一位線人的搭橋,兩人要找的造假“能人”出現了。“我來干,你們放心吧!”這位精通葡萄酒生產的“能人”陶克一口答應,他很快便通過某葡萄酒有限公司員工呂偉,找到了一家酒廠的生產車間。
陶克利用各種關系,從該知名公司酒瓶廠購買了酒瓶,從龍口市某葡萄酒廠購買了9噸葡萄酒汁,從臨沂購買2000套包裝材料,找相關人員將其購買的葡萄酒汁調制成與該品牌葡萄酒相近的口感。
假酒造成后,根據交貨的地點,于竹雇用了兩輛貨車將假葡萄酒運往淄博一個地點。為了供貨手續齊全,于竹利用職務之便,出具了真實銷售發票、該知名公司的提貨單、出庫單、質量合格證等公司正式文件。隨即,趙莉將這批葡萄酒以64萬元,順利發給了浙江省瑞安市某食品批發部。
事成后,張林芝、于竹、陶克、呂偉這四名酒廠“蛀蟲”,分別拿到了幾萬到幾十萬數額不等的“黑錢”。
檢測耍花招
最終落法網
2008年,浙江省工商局根據群眾舉報,將浙江省瑞安市某食品批發部該批假冒葡萄酒查獲。不知情的批發部經理厲某怎么也不相信這批干紅葡萄酒是假冒的。為了查證事實,厲某與當地工商部門帶著葡萄酒樣來到煙臺,找到了于竹要求到該知名公司現場做檢測。
于竹拿著酒樣帶領厲某,走進了自己公司的打假辦。就在葡萄酒樣準備進廠檢驗時間,于竹趁著厲某不注意,將假酒換成了早就在車上準備的真葡萄酒。于是,質檢報告出來后顯示是真酒。
明明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是假酒,質檢結果顯示的卻是真酒,一時連工商部門的工作人員也被搞糊涂了。厲某又和工商部門到該知名公司有關部門查證了該批貨的出廠情況,但是沒有查到這批干紅葡萄酒,公司當即將此事報告給了煙臺市公安局經偵支隊。
專案組成立后,取證、排查、抓捕隨即秘密展開。受害人趙莉到案后,辦案人員將犯罪嫌疑人于竹、張林芝、陶克、呂偉等分別抓獲歸案。(YMG記者孫向暉 實習生柳斌 通訊員徐忠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