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你們當中從未嘗過一點酒的人請舉手!”當廈門市酒類專賣局副局長李長江在廈門市松柏中學(初中部)多媒體教室這樣提問時,200多位同學中,舉手的只有20%———30%。思明區“校園禁酒”工作調研報告顯示,廈門市約有75.4%的未成年人喝過酒。喝第一口酒的地點在家里的,占了74%之多;餐館占20%;在酒吧、KTV里第一次喝酒占不到5%的比例。未成年人飲酒的原因包括好奇、意志力不強等內在因素和家庭、社會方面的不良影響。
昨天下午,由思明區經貿局、區教育局、團區委共同組織的思明區中小學“未成年人禁酒”教育實踐活動在松柏中學舉行,該活動也拉開了“校園禁酒沙龍”的序幕。
李長江認為,基于我國酒文化的慣性,許多家庭在未成年人飲酒問題上持寬容、默許甚至支持的態度,這種觀念急需改變。家長們對酒精可能給孩子造成的傷害缺少足夠的科學認識。
未成年人模仿能力強,孩子和家長朝夕相處,其言行是孩子模仿的榜樣。李長江建議,為人父母的長輩、老師在戒酒禁酒上應作出表率:平時不要在子女、學生面前飲酒,不勸未成年人喝酒,不要讓他們去幫你買酒。只有這樣,未成年人飲酒行為才能大大降低,從而遠離酒精。
參與禁酒活動的松柏中學一位老師告訴記者,生活教育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相對缺位,對學生缺少生活上的引導和人文關懷也是造成未成年飲酒原因之一。學習負擔過重、心理壓力大、成績差的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從而用逃學、抽煙、喝酒等不當方式來反抗。
建議
學生禁酒 可借鑒“情緒性角色扮演”
如何矯正未成年人喝酒,特別是幫助學生禁酒?思明區酒類管理站建議借鑒國外“情緒性角色扮演”的矯正方法。
該站提供的一份《全區“校園禁酒”工作調研報告》對該方法有具體的描述。首先,按描述,可讓有過喝酒經歷的學生扮作因此而患病的病人,教師扮作臨床醫生,兩人進行診斷性會談,并講授這兩種行為與疾病的關系,從而促使學生提高認識,戒絕壞習慣。
其次,可列舉一系列有說服力的統計數字和喝酒造成危害的事例。在這里要注意把統計數字具體化為學生可以想象和理解的具體事物事物。比如因喝酒所浪費的物質財富可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
最后,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的科教片或未成年人喝酒危害的講座等。如學校組織看相關肝臟、心臟等系統健康、衛生、科教錄像。也可以讓一些受過酒侵害而致病、違法的青少年進行現身說法。通過這樣一種最近距離的接觸,對學生的心理可以產生一種“震撼”的效果,有極強的說服力。
廈門市酒類專賣局表示,通過思明區教育局發動“校園禁酒沙龍”,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帶動學生、學生帶動家長來禁止未成年人飲酒,希望能通過思明區帶動廈門市其他5個區共同開展;暑假即將到來,全市酒類管理部門將加大對向未成年人售酒的巡查和處罰力度。
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