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瓶費、一次性消毒餐具、包廂費、最低消費等一系列“霸王”收費項目,雖然之前因生意清淡被餐飲業主取消,但隨著目前市場回暖,這些被消費者認為是代表強制性消費的詞語,隨著餐飲業的消費增長而再度回到市場。
市場:強制收費卷土重來
某公司職員于先生與朋友帶著一件啤酒前去芳草地一家餐館用餐,被商家索要開瓶費24元,這就意味著一件六七十元一件的啤酒,開瓶費都要達到總價的1/3。“最后還是沒喝,就在店里點了酒水。”于先生無奈地表示。
在去年末,某中高檔酒樓面對客流銳減,曾向社會承諾,婚宴、家宴等都允許顧客自帶酒水,以吸引更多消費者進店消費。通過一系列促銷措施以及消費者對經濟發展信心逐漸增強,該酒樓的客流逐漸恢復,收入也大幅增加,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于是,一度松動的開瓶費再度被提上了服務條款當中。而收費的比率也五花八門,有按固定數額收費的,也有按酒水市場價格一定比率收費的,還有按店內等價酒水一定比率收費的,少的幾十元,多則上千元。
同樣,記者看到在不少中低端餐廳中,收費1到2元不等的一次性消費餐具也重出江湖,而且,即使顧客要求更換普通餐具,店員也會表示,顧客只能選擇收費一次性餐具。
還有一些餐館,預訂包廂的消費者都會被告知,包廂費根據包廂大小收費50到100元不等,這些餐館的服務員表示,消費者有交納包廂費或最低消費兩種選擇。
商家:“強制收費”保證利潤
以上各種收費項目,被認為是“強制性”消費的霸王條款,在前幾年餐飲業發展紅火時期屢見不鮮,消費者與商家為此而辯論、爭吵乃至告上法庭的事件不絕于耳。在眼下,餐飲市場回暖,各種消費門檻再度卷土重來,使得餐飲商家“強制收費”做法顯得格外刺眼。
“酒水收入占店面流水的1/3,占純利潤的1/5。”記者咨詢了多家餐飲企業的負責人,他們表示,正規的餐飲企業,菜品的純利潤為10%-20%,商家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成本去賺取微薄的利潤,屬于薄利多銷。而銷售酒水,商家幾乎不動一兵一卒就可獲得40%以上的純利潤,尤其一些高額消費中,主要的收費就來自于高檔酒的消費,這項收入在餐飲店面的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就好像餐飲老板的“心頭肉”一樣無法舍棄。
同理,收費的一次性餐具對餐飲老板而言,意味著減少部分清潔餐具的人力、水電費用以及餐具的損耗,還可以另外賺取每套消毒餐具少則0.5元多則1元的利潤,按照消費的人數算錢,如果每個顧客都選擇收費一次性消毒餐具,以100人客流為例,餐館老板們每天至少多賺50元。但是,業內人士表示,一次性消毒餐具多在中低檔餐館使用,由于往往衛生指標不合格,大部分品牌餐飲拒絕使用這種餐具,“得罪顧客不說,也賺不到什么錢”,對于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某老字號品牌餐企負責人如是說。
另外,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餐飲服務、環境、菜品等都達到一定級別,中國飯店協會頒布的相應星級標準,如全聚德、便宜坊等品牌餐飲店面均可按照消費金額的5%到10%收取服務費。市面上不少餐館并未達到收取服務費的標準,卻私自向消費者收取包間費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