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廣州保稅區國際酒類交易中心主辦的一個酒業論壇上,一個辯題引起了現場嘉賓的熱烈討論,本報記者現場記錄了酒業幾位風云人物的精彩發言。
趙利斌(廣州龍程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我認為葡萄酒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首先必須有火,沒火就沒有市場了,有火才有生命力。從長期來看,3年到5年內,進口葡萄酒肯定是一把實實在在的火。但是我也覺得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進口葡萄酒還是有一點點虛火,我認為也是很正常的。有很多沒做過這一行的開始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了,做貿易的、炒股票的、做地產的等等對進口葡萄酒產生了興趣,這是個好事,正是這些人的加入,讓這個行業有一點點虛火。虛火沒有關系,因為有行業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引導,這一點虛火會很快變成實火的。
我樂觀地認為,進口葡萄酒是實火。數據證明,每年進口葡萄酒的量都在增長。與此同時,國產葡萄酒第一季度是1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凌春鳴(粵港澳葡萄酒酒商聯盟理事長、深圳市中喜酒業公司總經理、深圳市九威行商貿公司總經理):
我是這么看的,從酒商的角度來看,長遠來看,肯定是實火,為什么呢?比較一下數字可以知道,廣東白酒每年的銷售在200多億元,葡萄酒只有20個億元,這樣看似乎空間很大,但是葡萄酒是一種文化銷售,那文化的銷售是有時間性的,并不能一蹴而就。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大家都看到這個市場空間很大,就一擁而進,據我所知,單是廣州目前每年拿牌做葡萄酒的就有100家左右。如果進來的這批人,他是超過市場增長速度的,那就會形成虛火,如果進來的人的增長額度相當,那大家就都有生意做。
事實上每年葡萄酒市場增長的量也是有限度的,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就我身邊的人來說,生意比往年都要好,當然營業額不一定好,因為大家都知道,名莊酒大跳水,從單瓶的銷量來看是增長的。現在進來的人是多了點,市場比較亂,競爭也比較激烈,我相信經過一兩年的洗牌之后,大家可能會更理性,那時候就不存在實火還是虛火的問題了。
周丹(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澳大利亞駐廣州領事館商務處商務專員):
近幾年,中國的進口酒份額在不斷增長,就去年而言,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的葡萄酒是在增長的,增長35%,同時對歐美等國的出口是在減少的,中國已成為澳大利亞葡萄酒的第五大出口國,總體價值來講,已經到了第四位。越來越多的澳洲酒商來到中國,都是看中了中國這塊增長的市場。我認為這把火是實實在在的,我也同意剛才凌先生的看法,關鍵是市場真正把葡萄酒文化做到什么程度,如果文化的普及能跟上,所產生的一點虛火也會很快轉化為實火。
楊鴻南(中美出口公會主席、廣州紅藍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
關于是實火或者虛火的問題,我也代表美國葡萄酒談談看法。中國的葡萄酒市場是很大的,中國有13億人,目前來講,在中國每年人均葡萄酒消費量是0.4升,在美國是24升—26升,所以大家對進口葡萄酒產生興趣。我們也不例外,引進幾個好的品種。希望通過酒博會,把中國存在的市場真正開發出來,讓這把火實實在在地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