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葡萄酒在四川的高市場占有率一直讓同行矚目。“目前,長城品牌在四川銷售額已經超過了1.5億,拿干型葡萄酒來說,即便銷量在三家長城中略遜一籌的煙臺長城,也高于同行業其他葡萄酒品牌。”在四川從事過多年長城品牌營銷、現任中糧君頂酒莊西南區域營銷總監于宏江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
整合營銷 集中傳播
沙城長城、華夏長城和煙臺長城雖然走的是差異化經營道路,但不可避免發生市場沖突。在互相競爭中,擴大了總的市場份額。
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心中心發布的2008年統計結果顯示, 2008年長城葡萄酒的市場綜合占有率達到26.44%,比位列第二和第三名的競爭對手的總和還多。
日前,《華夏酒報》記者走訪成都市場發現,整合后的長城品牌,不僅保持了高市場占有率,而且對各產品進行了細分,并將這種細分和管理規范應用到各公司的銷售網絡中去,最后傳遞到零售終端,達到對市場終端的有效控制。
華夏長城側重于中高端定位,目標人群是對葡萄酒有一定了解,生活方式較時尚的消費群體;沙城長城除主推星級系列外,以中低檔、大批量產品為主,占有較大市場份額;煙臺長城產品外觀新穎,充滿活力,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
“長城在四川分幾種不同的營銷模式。” 于宏江介紹說,福建吉馬作為華夏長城四川總代理,面對中高端市場;沙城長城有較強發酵、儲酒能力,產品較多,所以在四川的總代理不只有一家,因為產品系列不一樣,代理商所選擇的產品也不一樣;而煙臺長城則是渠道下沉,實行扁平化管理,沒有設立省級總代理,而是直接設立二級商,像樂山、宜賓等各個區域內都設立了代理商。
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三家長城各自為戰,選擇區域市場時也難免有重復交叉的地方,因此時常會出現同一區域市場同室操戈的局面。“整合的關鍵是在產品上做工作,突出三家工廠產品的鮮明特色,實行分級管理和等級標準,從源頭上避免重復生產與重復競爭,整合品牌以帶動市場。”于宏江說。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成都伊藤洋華堂、人人樂等大型賣場,長城葡萄酒的陳列、名酒專柜等都是三家共同在做,包括長城品牌的主推產品,吸引了眾多消費者。于宏江表示:“不僅在賣場,長城品牌在A類餐飲店的網絡占有率不排除70%左右的可能。”
整合過后的長城品牌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將原本很大的市場占有率發揮得淋漓盡致。四川成都武侯酒類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康曉藝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表示:“整合后長城沒有帶來任何負面影響。這不單單是為整合而整合,而是放眼全局打出一套組合拳。整合決不是簡單的拼湊,整合是乘法不是加法。”
整合后的長城品牌,不僅在標識上做了統一,更側重于長城品牌和中糧集團作為品牌背景的能量。康曉藝對這樣的集中傳播深有感觸,他說:“有的消費者不知道長城是中糧出品的,中糧集團世界500強這個品牌已經非常有價值,當大家意識到長城有中糧集團這樣一個強大的背景,會更加信賴長城品牌。”
產品結構簡明 注意力集中
據康曉藝介紹,在四川,長城葡萄酒無論是在賣場、餐飲還是批發市場,市場綜合占有率處于絕對的霸主地位,尤其表現在干型酒上。排名第二的就是張裕,此外,還有王朝、龍徽、威龍、云南紅、成都紅、豐收等眾多品牌,但是從第三名開始就有些波動,表現不是很穩定。
《華夏酒報》記者在走訪成都市華豐大型食品批發市場時了解到,絕大部分經銷商都反映長城干酒走量較好,消費者對長城的品牌比較認可。豐翼酒水批發部老板陳敦芝向《華夏酒報》記者介紹說,批發價在30元/瓶—50元/瓶的長城葡萄酒銷量最好,張裕的甜酒在節日期間有一定的銷量,但是比例不大。
張裕被業界認為是中國葡萄酒行業的品牌老大,但是在操縱西南市場方面顯然還力量不夠,特別是在提高年輕消費者對張裕品牌的忠誠度上,并沒有把自己歷史文化上的品牌優勢轉化為經營上的品牌優勢。
在產品結構上,張裕和長城也走了不完全相同的道路。張裕擁有四條產品線:葡萄酒、白蘭地、香檳酒和保健酒。但就其產品的銷售來看,一大半份額都是由葡萄酒貢獻的。產品覆蓋了高中低端,干型、半干型和甜型各種品種齊全,價位從幾塊錢到上百元不等,度數的覆蓋范圍也比較全。
而中糧集團旗下的三個“長城”都一致將它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利潤最為豐厚的干型葡萄酒上,產品線簡潔、明快,給消費者的感覺較為直觀。在當前消費還不夠成熟而競爭又日益激烈的葡萄酒市場,長城的做法帶來了理想的市場利潤和業績。
目前葡萄酒市場還停留在培養消費習慣的層次上,張裕雖有明顯的品牌優勢,但百年品牌號召力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實現,長城的成功不僅在于品牌形象的統一,還在于市場利益分配的平衡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