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新年第一天,貴州茅臺酒出廠價上調兩成左右。53度飛天茅臺從499元/瓶提高到619元/瓶,這是近10年來,茅臺上調出廠價幅度最大的一次。同時茅臺又下達新的“限價令”,零售價不得超過959元/瓶。用貴州茅臺集團總經理袁仁國的話講,這樣做是想壓縮中間商的利潤空間。“讓經銷商少賺一點,第三次違反‘限價令’的規定,我就取消你經銷商資格,我們的限價令是強制的,你必須下來,不下來我就要處罰你。”
如此嚴厲的限價令,能不能讓中間商就范呢?許多人對此并不持樂觀的態度。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鄭綺表示:“茅臺酒廠出臺的‘限價令’實際上是做不到的,茅臺出廠價上調了以后,其終端價和出廠價的價差還在一倍以上,這是因為需求太旺盛了。”
如何來滿足市場需求,又不讓價格如此失控呢?袁仁國表示,要擴大產能。“每年我們都有幾千千升的速度在增長,‘十三五’我們大概到5萬千升,隨著我們產量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的不斷增長,我相信這個矛盾會有所緩解。”
但是,多年從事釀酒工作的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像茅臺這樣對年限有嚴格要求的醬香型白酒,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短期提高產能有些困難。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楊禹則表示,物價部門應有導向式作為,讓企業利潤率保持在科學合理的水平上,從而控制價格。“雖然我們白酒價格的定價是交給市場來完成,但是目前在茅臺的定價過程中已經出現了一些異常的現象,對整個行業正常生產、流通、消費的環境都帶來一種影響,所以從維護整個行業價格體系的穩定性、正常性角度出發,讓企業提供更明確的企業成本核算給物價部門,讓它的利潤率保持在一個科學合理的水平上,而不是一種在不透明的情況下任意完成自己的漲價。”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閆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