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進口葡萄酒對中國市場進口量的猛增,目前,進口葡萄酒價格比以往降低不少,普通消費者也能消費得起了,進口葡萄酒已不再是奢侈品的代名詞。據了解,2010年以來,山東省從歐盟地區進口葡萄酒數量驟增,平均價格卻下跌六成,目前零售價已與國產酒相差無幾。與之相對應的,進口葡萄酒也不再是高端、時尚人士的專利。
30元就能買到美國干紅
與茅臺等高檔白酒紛紛漲價不同,臨近春節,葡萄酒尤其是進口葡萄酒卻在紛紛降價促銷。近日,筆者走訪山東濟南的銀座、大潤發、家樂福等多家大型超市看到,葡萄酒無一例外地登上了促銷臺。一款來自澳大利亞的干紅葡萄酒標價僅130元/瓶,還贈送一小瓶新西蘭干白葡萄酒。另一款產自美國的干紅葡萄酒更夸張,甚至賣到了30元/瓶的“白菜價”。“進口葡萄酒便宜了。”有過海外留學經歷的一位孫姓消費者告訴筆者,他喜歡喝進口葡萄酒,兩三年前,一瓶普通裝的進口葡萄酒,售價就得數百元甚至上千元。前兩天,他發現家門口的便利店也開始賣美國進口的葡萄酒了,而且非常便宜,只有幾十元/瓶。“確實比往年便宜多了。”某國際酒業策劃經理張俊慶說,2010年以來進口葡萄酒平均零售價格至少下降了兩成,個別品種甚至更多,下降六成。據介紹,往年暢銷的進口葡萄酒價位在200元/瓶左右,今年賣得最好的在100元/瓶左右,酒的質量則差不多。
據張俊慶介紹,以前,由于人們對進口葡萄酒的認知度比較低,加上售價比較高,消費者多是高端人士。而2010年以來,普通的雙職工家庭、20多歲的時尚年輕人,甚至是退休人員,都會買進口葡萄酒喝。
進口量驟增價格下跌六成
“進口葡萄酒價格下降,與近年來進口量大幅增長有關。”某國際酒業總經理王志強分析說。來自青島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1月至10月,山東口岸進口的歐盟葡萄酒達1949萬升,是2009年同期的4.7倍,平均價格卻較往年下跌了近六成。從全國情況來看,2010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口葡萄酒1.3億升,同比猛增67%,其中僅9月份就進口2442.4萬升。而在2000年,我國全年進口量才3680萬升。
據了解,進口葡萄酒熱始自上世紀90年代,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因為進口關稅的大幅下調,葡萄酒進口量更是增長迅猛。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西方的葡萄酒銷量下降,相關企業便將產品銷往中國市場“避難”。而隨著人民幣的升值,我國也興起了一股葡萄酒消費熱,進口葡萄酒的熱情高漲。
進口酒也在“中國化”
據了解,從目前我國葡萄酒市場格局來看,進口與國產份額之比在2:8左右。不過2010年以來,進口葡萄酒攻勢凌厲。葡萄酒專家郭松泉甚至表示,3年之后,進口酒將與國產酒平分秋色。這背后的原因則是進口葡萄酒日益“中國化”,逐漸適應了中國市場。
以前,進口葡萄酒價格虛高,在歐洲賣三四歐元的,在國內就賣數百元。于是,很多進口商都想盡辦法解決這一問題。從青島海關的統計數據來看,2010年以來,山東口岸原裝進口葡萄酒的比例在下降,散裝進口葡萄酒的比例在上升,總體來看,“皮囊裝”進口酒已為廣大進口商所接受。由于散裝進口后再分裝,大大降低了成本,在價格上形成了與國產葡萄酒的競爭。
業內人士認為,進口葡萄酒價格下降,應該是其本身價值的回歸,在澳大利亞,主流葡萄酒賣得甚至比青島啤酒還便宜,這在國內是不可思議的。此外,進口葡萄酒還在口感上做了調整,以更適應中國消費者的口味。例如,進口酒一般丹寧味重,澀感較重,中國消費者短時間內很難接受,于是,歐洲一些國家便在向中國出口的葡萄酒中,調高了含糖度,使其更適應中國消費者喜歡酸甜口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味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