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輝搖曳的酒吧,薩克斯有一搭沒一搭地吹著,一邊是一個華麗的女人優雅地端著酒杯,她迷離的眼神正沖著另一邊微笑,而另一邊則是一個西裝革履的儒雅男人在以同樣的神情舉杯示意。接下來的鏡頭便是兩個盛著醉人紅酒的高腳杯碰到了一起……這個場景被葡萄酒廣告演繹過無數遍了,那醉人的酒紅色,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一種曖昧的顏色。就像紅酒風格的《花樣年華》,那本身就是個曖昧的故事。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發現我身邊的女人們都流行在聚會的時候來一句:“來一杯紅酒。”看她們稔熟地輕盈把盞,將那濃郁的酒紅色滑入唇邊,然后端在右側上方的樣子,還真是性感。當有人突然問我:“要不要來一杯。”我這個滴酒不沾的土包子呆呆地搖搖頭,不知怎么自信心竟也明顯跟著萎縮起來,我不用照鏡子就知道我的臉上寫著兩個字——“尷尬”。后來其中的一個好友給了我一番諄諄教誨:“愛紅酒的女人都是寵愛自己的女人,都是女人中的上品,不懂得喝紅酒的女人,那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女人。”“不是女人?那是什么?”“是婦女呀,傻瓜。”
紅酒是裹著高貴,浪漫的外衣為我們所認識的,它標志著的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古波斯的葡萄酒,還有著一個與有美人、身份、品位有關的傳說,故事說的是一個失寵的妃子欲尋短見,把發酵的葡萄汁誤當毒藥喝了,結果人沒死反而更加美艷動人了,這美妙的結局使妃子再度受寵。從此,即使是一個平時有點刻板的女人,在紅酒的催化下,也會變得生動起來,喋喋不休的燕語鶯聲,再加上裊裊娜娜的肢體語言,在紅酒下看女人的另一面,總難逃“曖昧”二字,這也許就是男人們喜歡看女人飲紅酒的原因。而我卻對這象征尊貴浪漫美麗的物什以拒絕的態度,可見我的朋友說的沒錯,我就是一個沒有水準且不解風情的小婦人。
說自己滴酒不沾,也不盡然。有一次一個紅酒生產商到我所在的城市做宣傳,我湊巧與他們同席。他們先是渲染了一番紅酒文化,然后歸結到一點:“這是我們生產的上好紅酒,你喝是不喝。”這種要挾下,我只好飲了一小口,哪知一開了這口就愈發不可收拾,在那些人的“威逼利誘”下,我居然喝了十幾口……我開始傻笑了,眼睛也開始迷茫了,走路也開始打飄了,說話也不利索了,那種感覺還真有點飄飄欲仙。我知道自己已經有那么點“媚態”了,于是,找了個借口,我便逃了。哼哼,就你們,想看到我的另一面,哪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