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近來紅酒愛好者紛紛迷戀上了大瓶酒?這也許是一種大男子氣概的展示——我的比你的更大!又或許他們只是一群特別闊綽的尋歡作樂者。在歐洲到處都能看到這種2標準瓶甚至4標準瓶的大瓶酒,不管是在生日聚會上、地中海的游艇上還是電影里。而且隨著節日季節的到來,在接下來的幾周中人們有充分的理由和機會開啟更多大瓶酒。
大瓶酒時來運轉
事實上,10年前任何超過2標準瓶的酒都是不入流的,除了少數圈內人士和收藏家,大多數人不了解大瓶酒,更別說想要擁有。而今風向變了,大瓶酒從來沒如此流行過。
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轉變?紅酒商Barry Phillips認為這要歸功于全球喜愛酒的有錢人越來越多了,他經營的陳年大號紅酒銷量大增,“許多人最終發現沒有比與朋友一起分享大瓶美酒更好的事了。”
原因不止于此。
“更棒的是大號酒不僅是生日或升遷的象征,它甚至可以制造這樣一種氛圍,”珍稀紅酒咨詢師David Wainwright說,“當人們看到相當于6標準瓶大的香檳酒時,總會興奮不已。如果它又是一瓶Leoville-las-Casea或者La Mouline,效果就更佳了。這確實是讓一大群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且感到快樂的好方法。”
當然,長線投資者對這一切都再清楚不過了。例如投資銀行家Charlie Berman,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訂購大瓶紅酒,如今酒窖里的藏酒已經蔚為壯觀,包括價值不菲的8標準瓶的1982年的皇家拉圖(Latour),他以600英鎊的價格購入,現在已經值18,000英鎊。他認為一大瓶好酒有種讓人異常興奮的戲劇性效果,“我大多數印象深刻的‘美酒時刻'都是與大瓶酒的狂熱愛好者一起度過的。有年頭的4升裝香檳酒味道要比標準瓶好得多。”
故此大瓶酒需求上升也就不足為奇了,尤其是波爾多(Bordeaux)。“這幾年我們的4升裝酒銷量增加了5倍,尤其是上等葡萄酒,”來自Neipperg家族的Comte Stephan介紹說,“對許多人來說,尤其是亞洲和美國的新晉收藏者,這些大瓶酒成了奢侈品和身份的象征。”
盡管增長迅速,這仍然是個相對狹窄的市場,購買者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收藏和投資者,他們可能永遠不會打開瓶塞;另一種則是為了自己享用,他們與朋友分享這些昂貴美酒的頻率讓人吃驚。”高檔葡萄酒批發公司Bordeaux Index營運總監Gary Boom說。當然,他們有個共同點:口袋很滿。
拍賣場上受追捧
對大多數商人、投資者和飲酒客來說,問題在于到哪里去找量大質優、產地精良的酒。有時連有年份的普通裝葡萄酒都很難找到,大瓶好酒簡直就是稀有物品。大瓶酒稀缺的最大原因正是之前的購買者缺乏,20年前大瓶酒根本沒有市場。所以隨著需求的增大和供應的不足,酒價飛漲也就不可避免了。看看拍賣價格就知道了,今年9月,一瓶8標準瓶容量的拉塔希(La Tache)在Acker Merrall & Condit(全美洲規模最大的名酒拍賣行)紐約拍賣會上賣出了48,400美元。這絕非偶然。去年一瓶1945年的大瓶木桐堡(Mouton Rothschild)在蘇富比拍出310,700美元,是其最高估價的兩倍。在同一場拍賣會上,一瓶20標準瓶大小的木桐堡(Mouton)2000拍出了近120,00美元,其之前的最高估價為25,000美元。擁有這么崇高的地位,這些傳奇紅酒魅力大增,想不進入投資商和投機者視野都難,這些“求酒若渴”的購買者自然成了每一份最新拍賣目錄的熱心讀者。拍賣會的主角不只波爾多和勃艮第紅酒,連大瓶裝優質Cuvee的價格也讓人吃驚。拿水晶香檳來說,“我們現在一瓶99水晶的售價是160英鎊,不含增值稅,”Seckford Wines銷售總監Marcus Titley告訴記者,“但如果你想要2倍裝的,則要花550英鎊,同樣的酒,4倍裝的市場價則驟升至2,300英鎊。”這一切都是因為稀少,“這幾年酒吧消費量實在太大了。”同時,Roederer公司為千禧年準備的2000瓶1990水晶美杜莎拉酒(Methuselah,相當于8標準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去年9月,Sechford以15,500英鎊的價格售出一瓶該酒,可見這是一項多么成功的投資。
這也表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大瓶酒比和它同等容量的分裝酒要值錢得多。但這也要取決于酒的產地和年份。“與普通裝相比,你可能不想為1999皇家康坦克布朗(Cantenac Brown)多付多少錢。但4標準瓶裝的拉圖(Latour)2000可能使你獲得8%到10%的溢價,如果是82年產溢價則可以達到40%。”
令人好奇的是這種畸形的價格上溢是從哪個點開始的,也就是一瓶酒要有多長的歷史才開始變得值錢。以前,有20年歷史的大瓶酒才能顯示出其對于普通瓶的優勢,但近七、八年來,隨著需求的急劇增加,溢價期的到來明顯加快了,有時只需要三、四年。所以許多投資者從2008年開始被建議投資大瓶酒,因為它們在市場上的表現確實不俗。
怎么投資大瓶酒?
所有這一切解釋了大瓶酒訂單的飆升。不幸的是,對于不理智或缺乏經驗的買家,風險還是存在的。最令人困擾的莫過于優質大瓶酒中頻頻出現的假貨了,據預測名酒市場上的假貨已占到5%左右。毋庸置疑,大瓶酒更容易被偽造。“首先是省力,裝一瓶酒比裝一箱簡單多了;其次它的利潤空間更大,”蘇富比國際酒總監Serena Sutcliffe稱,“這恐怕已成為一個快速增長的產業,那些新晉的美國或亞洲藏家很容易上當,有時贗品足以亂真。”
所以大瓶名酒的買家要特別細心,“一定要核查酒的全部歷史,而不只是上一個擁有者。對極品酒來說最好有書面證據。即使證據充足,買賣雙方還要找準時機。盡管拍賣市場持續火熱,觀察人士對倫敦、紐約、香港的拍賣場價格能維持多久不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仍然持懷疑態度。”
Sutcliffe認為過去大瓶酒價格過于變化無常,“可能會劇烈波動”。目前強勁的市場中,大瓶酒的買家和價格都有點瘋狂。一旦市場疲軟,價格可能大幅下跌,沒人會再想碰它們。投資者得明白這是高收益高風險并存的買賣。所以Sutcliffe建議對每種藏酒還是保留一些標準瓶。并不是所有人都認為越大越好,比如Chateau Leoville-Barton的所有者Anthony Barton認為過大的規格有些華而不實,而且它們升值太慢。多數專業認識認為2標準瓶是陳年好酒的最佳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