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各城市超市、連鎖店的不斷發展,城市市場日趨飽和。此時,日漸富裕的農村成為企業深挖市場的目標。
但是,習慣了城市運作的企業,對農村市場卻知之甚少,而茫然冒進,必定會遭受經濟上的損失,因此,許多企業一直徘徊在農村市場之外。
本文中,筆者結合親身策劃的一個案例來進行分析,希望對欲開拓農村市場的企業有所幫助。
一直以來,涼茶、靚湯、米酒被視為粵式生活的“三寶”。可見,米酒在廣東人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址。
目前,紅荔牌紅米酒、九江米酒和石灣米酒三大品牌,占據了廣東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余下的市場被各小米酒廠、作坊廠和自家釀造瓜分。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米酒的市場主要是廣東農村,目標顧客是40歲左右的中年人,以及到廣東打工的外來工。入鄉隨俗,再加上米酒價格實惠,他們很快也都喜歡上了米酒。
但是,農村市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工業發達,許多內地居民來此打工,與本地人逐漸融合,形成了雜居的現象。
針對現狀,我們深入農村市場分析后認為,針對宣傳產品舉行一場大型文藝活動是打開農村市場的一條捷徑。
時間與地點
在農村,吃過晚飯后(七點半到九點半),一般都會到外面溜溜、逛逛,尤其是在炎炎夏日。因為工作了一天的勞累,可以在散步中得到放松。
此外,農村許多村莊都設有文化公園,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不用搭的舞臺,直接把道具擺放一下,產品宣傳架放在兩邊,大型產品宣傳畫噴上宣傳標語、產品形狀,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需注意的是,會場上不僅僅要有目標顧客——40歲左右的中年人,還要有小孩子。雖然他們不是我們的目標顧客,但卻可以活躍現場氣氛。而禮品就成為聚集小孩子最好的法寶,一兩塊糖果、一小包紙巾、一個小裝飾品足以把他們變為“忠實的觀眾”。留住了小孩,也就留住了目標顧客。
文藝節目
文藝節目決定了能否留得住目標顧客。那么,怎樣做才能自始至終地把目標顧客留在現場,以最大化地宣傳產品,從而讓純米酒深深地留在他們腦海中?
起初,我們一直認為,目標受眾可能喜歡聽《春天的故事》,喜歡唱《走進新時代》,喜歡跳《咱老百姓》……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不喜歡這些。
受現代媒體的影響,他們與年輕人的愛好相差不大。他們喜歡聽《愛情三十六計》等流行歌曲,甚至喜歡勁舞、動感音樂、強勁旋律、飛揚舞姿。因此,我們迅速調整方案,加入了動感元素,極大地吸引了受眾的眼球。
有了好的文藝節目,接下來,是如何將產品推廣與文藝節目相結合。“王婆賣瓜,自賣自夸”,肯定不行。怎么辦?不如來一次“體驗營銷——王婆賣瓜,我賣他夸”,先隨機找5位年齡在40歲左右的觀眾,請他們來親自品嘗,一邊品嘗,一邊播放《酒神曲》,讓觀眾在無意識中接受產品信息。
促銷措施
為了能讓顧客感受到實惠,并迅速達成購買意向,我們還在現場準備了贈飲及會員卡限量派送等。舞臺在前,贈飲在后,將觀眾牢牢地“夾”在中間。
純米酒的送貨車一字排開,放好桌子凳子,十幾位同事進行贈飲售賣。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價格一定不能與零售價格沖突,應保持一致。
免費贈送的商品往往受到冷落,但限量贈送的商品則會受到追捧。表面上看,限量違背了普通營銷的慣例,其實卻是一種先進的營銷模式。物以稀為貴,好的東西,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滿足標榜身份和財富的需求,均要照顧少數人與眾不同的要求。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