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聚氰胺時代牛奶品牌怎么辦?實際上也是考驗中國廣告人的一道課題。
2008年9月21日以來,牛奶品牌成為過街老鼠。消費者棄之,政府壓之。免檢的皇冠被取消,每批次的檢測,牛奶品牌面臨滅頂之災。
這些熱鍋中的螞蟻,紛紛挺起突圍。
突圍的關鍵利器就是廣告。而這些利器其實僅起到了救命稻草效應。
群起的廣告密度很高,四大媒體全天候出擊,目標在于突圍。
而所有的突圍方式其實就是一個,那就是品質絕對合格,不再有問題。其中舉例說明,多到800多道工序,多少到檢測程序,奶源監(jiān)管,生產過程管理,一切都試圖向消費者傳達一個核心信息,那就是絕對的絕對合格、安全,請你放心飲用。
然而這些看似熱鬧的箭鏃,卻無法穿透消費者堅硬的心。
從成都的家樂福,到重慶的家樂福,到武漢的沃爾瑪,到長沙的步步高加潤多,我們看到牛奶產品增大了陳列,高筑堆碼,促銷員陡增。但是顧客寥寥無幾,光顧者更稀少。這些堆碼上擺放著檢測合格的復印件,幾乎所有品牌都是如出一轍。然后,促銷推廣人員在不斷的追著顧客說,我們的品牌絕對安全,絕對沒有問題。而顧客只是報之一笑。
10月上旬,這些地方還開展了買一送一和購物獎勵牛奶的促銷活動,數(shù)據(jù)顯示,在一些邊緣的農村市場確實出現(xiàn)了轉機,但是在中心城市,仍然不能打動消費者。
有一個消費者在聽到推廣員的熱情介紹后說,還在說自己好,一個人做過一次小偷,就會給別人留下一輩子的陰影。
和人一樣,品牌也難免犯錯誤。
犯了錯誤是不是會被一棍子打死?歷史的實踐表明:不會。
可怕的是犯了錯誤又重犯,更可怕的是不斷的犯錯誤。
牛奶品牌面臨危機的出手,很多信息表明,忽視了對消費者心理的研究,而出現(xiàn)急功近利,靶向有失偏頗。
這次牛奶事件,當事人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火箭一樣飛速成長的牛奶品牌的成功,其實也是消費者追捧的成功。然而一夜之間,一切成為一種謊言,一切都那么虛偽,如同大廈將傾。消費者在健康被傷害的同時,更嚴重的傷害卻是內心。
所以出現(xiàn)了許多自問。“我們傾注許多熱情守護的品牌居然最后也有問題”“我該相信誰”•••••
消費者迷惑了。
然而在全社會的翹首期待之下,牛奶品牌們紛紛犟硬著脖子,繼續(xù)高唱自己的品牌《絕對歌》。熱情勉強在持續(xù)的消費者又被澆了一盆涼水。
企業(yè)和廣告人實際上都是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在期待著“石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