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縣志曾有記載,在古夜郎國時期,古藺當地居民已利用糯高梁和小麥釀制“潭酒”、“仙潭酒”。明朝初年,使臣張倫臣出使夜郎,在品嘗到“潭酒”、“仙潭酒”后贊嘆不已,并將其供奉給明皇朱元璋,“潭酒”、“仙潭酒”由此被御封為貢酒,并名貫古今。
而如今,潭酒與其背后的仙潭酒業被行業所熟知,則是因為其“隱形的醬酒大王”的殊榮。
從1964年的石亮河仙潭酒坊一路走來,仙潭酒業對于醬香型白酒的堅守和探索,令其成長為國內最大的醬香原酒生產企業。在五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仙潭酒業始終致力于醬香酒原酒的生產及銷售,并在品牌、產能及工藝上都有了新的跨越。
也正因為如此,2010年,仙潭酒廠被中國食品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認定為“全國醬酒產量前三強”企業,仙潭酒業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尋找中國最美酒廠”采訪團此次走進的仙潭集團下屬仙潭酒廠,便是仙潭酒業核心生產單位。據工作人員介紹,伴隨著多次擴建,仙潭酒廠生產規模也得到了進一步增長。目前,仙潭酒廠整體占地面積2000余畝,年生產醬酒2萬多噸,常年庫存三年以上醬香型原酒3萬余噸,并擁有8萬余噸的總庫存量。
行走在廠區當中,新、老廠區的交互輝映,成為了仙潭酒廠發展歷程最真實的寫照。
“堅持傳統,唯釀醬香”,這是仙潭酒業在發展過程中一以貫之的核心理念。在參觀中記者了解到,醬香潭酒一直堅持采用傳統古法釀造:高溫制曲,一年一輪回,二次投糧,九次蒸釀,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盤勾勾兌。釀造全程具有釀酒師手工操作完成,并采用原漿勾兌原漿的勾調工藝,勾調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增色物質。
在仙潭酒廠酒庫中,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在潭酒釀造過程中,處處都能夠體現與自然的完美融合:高粱選用赤水河畔糯紅高粱;水源取自仙女潭天然礦泉水;窖池鑲嵌赤水河畔特有的條形青石與陳年窖泥;制得的原酒被存放于古藺當地特有的復陶土壇中進行儲藏。周而復始,釀造出仙潭美酒獨有的風味。
“潭酒生產過程中對于原料及工藝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工作人員表示,除了對產品品質的苛求,仙潭酒廠還啟動了針對廠區設備的更新,以保證生產排放的達標以及對周圍生態環境的保護。
作為全國最大的醬香原酒生產企業,“隱形的醬酒大王”也隨著行業變革迎來了新的發展。2013年,仙潭集團完成改制,除了原有的醬香原酒生產,仙潭集團逐漸將品牌化作為戰略重點,并憑借自身獨特工藝與品質優勢形成新的市場定位,同行業翹楚的茅臺、郎酒形成差異化互補的發展模式。
“潭酒始終堅持‘醬酒大眾化’的戰略和‘傳統、品質、實惠’的經營理念,并將潭酒品牌作為核心品牌進行打造”,仙潭酒業關負責人在采訪中表示,除了潭酒核心品牌,仙潭酒業還致力于推動散酒業務和貼牌酒業務的有序發展,形成“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商家投資回報、讓消費者得到實惠”的市場應對策略。
目前,仙潭酒業旗下單品“紅潭醬酒”在川南地區銷售已經過億,在取得品牌化新突破的同時,仙潭酒業在營銷隊伍與核心市場的培育方面也取得了迅速發展。
2017年,在“紅潭醬酒”市場迅速拓展的基礎上,仙潭酒業再度發力,對標全新的價格區間,打造了龍頭產品“紫潭醬酒”。
“紫潭醬酒采用云貴高原北麓赤水河谷出產的優質糯紅米高粱為原料,歷經9000小時老熟發酵,32道工序層層篩選優化,以最低16年陳的老酒為基礎酒體進行調制”,工作人員介紹,經專家品鑒后,紫潭醬酒獲得了“微黃透明、醬香舒適、醇和豐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的典型風格”的評語。
“我們已經錯過了酒業發展最快的四年,絕不會再錯過醬香白酒發力的2017年。為了今天,我們已經準備了五十四年,‘隱形的醬酒大王’將從幕后走向臺前”。正如仙潭酒業集團董事長方久倫所言,立志成為“中國醬酒大眾化先行者”的仙潭酒業,正不斷謀求新的發展途徑,“隱形的醬酒大王”早已開啟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