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主辦,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傳承宗師精神,致敬國釀匠心——紀念酒界泰斗周恒剛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在中國濃香鼻祖圣地酒城瀘州舉行。該活動旨在深切緬懷酒界泰斗周恒剛先生的豐功偉績,延文脈、傳精神、促發展,激勵新時代的中國白酒人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周老遺志,推動中國白酒引領中國制造創新發展、走向世界。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黨委書記、白酒專業委員會會長馬勇,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劉秀華,中國白酒金三角協會副會長陳吉福,瀘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日,中國著名白酒專家梁邦昌、賴高淮、白希智、李大和、王貴玉,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和高管團隊成員沈才洪、何誠、張宿義,周老家屬周鑒明、周心明、周宗艾,和來自于茅臺、五糧液、洋河、汾酒、古井貢及劍南春、郎酒等數十家著名酒企代表、媒體界和消費者代表共兩百余人出席了紀念大會。大會由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劉秀華主持。
劉淼在致辭中說道,緬懷周恒剛先生,就是要銘記周老為中國白酒生產技術科學化所做出的歷史貢獻、感恩周老為濃香型白酒發展付出的巨大努力,學習其矢志不渝的敬業精神、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勤奮刻苦的務實精神。
劉淼表示,周恒剛先生是白酒試點工作的創造者、參與者和領導者,幾十年深入企業第一線,解決了白酒生產工藝的無數疑難問題,提出了生產技術、質量標準、香型確立等許多方面獨到見解,培養了一大批行業專業人才。尤其是香型劃分、白酒嘗評、制曲工藝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為我國白酒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對中國白酒的科學發展影響深遠。
劉淼還表示,周恒剛先生揭示了四百年瀘州老窖“濃香經典”之謎,讓“老窖才能產好酒”成為行業共識;促成了濃香型白酒釀制技藝的標準化;奠定了中國白酒“濃香天下”的技術基礎。1959年新中國第一部釀酒教科書《瀘州老窖大曲酒》已成為了白酒行業的“操作寶典”;1989年,以瀘州老窖酒的理化指標和口感特征為主要依據,制定了濃香型白酒國家標準,明確瀘州老窖特曲酒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同年,周老考察瀘州老窖并題寫了“濃香正宗”墨寶,確立了瀘州老窖濃香典型代表的行業地位。此后,瀘州老窖創建了八大白酒產業新技術,編著出版了《瀘型酒技藝大全》等專著,參與制定了國家標準7項,為中國白酒業的發展提供了可借鑒、可參考的理論基礎和實物范本。而自60年代起,瀘州老窖開辦了數十期全國性的釀酒技術培訓班,全國20多個省市酒廠、釀酒科研單位的近萬名技術骨干接受了專業化培訓,并相繼成為行業的中堅力量,將濃香型白酒的生產技藝傳遍全國,瀘州老窖也因此被譽為白酒行業的“黃埔軍校”。瀘州老窖將和其他酒企一道,共同把握白酒發展歷史機遇,勇擔白酒高質量發展責任,尊重白酒發展歷史事實,自覺踐行文化同源、標準同定、市場同拓、規則同守、危難同渡的 “五同”理念,把代表“中國制造”“中華文化”的中國白酒走出國門,推向世界。
陳日在致辭中表示,瀘州地處中國緯度最高的亞熱帶,空氣溫潤、四季分明,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贊譽為“地球上最適合釀造蒸餾酒的地方”,是中國的釀酒龍脈和濃香型白酒的發源地,是中國最重要的白酒主產區之一和“世界十大烈酒產區”。他向與會者發出倡議,感恩周老奉獻、傳承周老遺志、打造中國白酒濃香圣地,不斷推進瀘酒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千億白酒產業,打造全國白酒產業高地。
王延才代表中國酒業協會在會上致辭,并向行業發出三點倡議:一是共同分享白酒科研成果,二是共同推動白酒創新創造,三是共同維護行業良好生態。希望中國白酒人定不負周老囑托、不辱發展使命,把周老留給酒界的寶貴遺產發揚光大,讓傳承千年的中國白酒續寫榮耀。
馬勇在致辭中表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白酒承載著中華民族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屬性,希望整個行業提升中國白酒品質、打造中國白酒產區、塑造中國白酒品牌,傳承和創新周老的釀酒理論,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提升白酒的釀造水平,實現傳統產業與現代科技的有機結合,為傳統中國白酒品牌注入科技的力量。
紀念大會現場,一部《一代宗師周恒剛在瀘州老窖》專題片既催人淚下,又令人感懷至深。專題片展現了周老幾十年來為推動中國白酒產業發展所作出的卓越功績,以及他與瀘州老窖間的深厚醇郁的濃香情緣。
紀念大會上,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沈才洪代表瀘州老窖向周老女兒周心明贈送了“周恒剛誕辰100周年紀念酒”,并聘請周心明為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終身榮譽員工”。周心明則向瀘州老窖贈送了家中收藏的瀘州老窖老酒和書籍,深情講述了周老數十年前珍藏兩瓶瀘州老窖、臨終前囑托子女將其贈還瀘州老窖的一段感人至深的動人故事。
紀念大會還舉行了《周恒剛紀念文集》正式發布儀式。紀念大會上,由瀘州老窖特別出資的“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周恒剛科學研究基金”正式宣布設立。“周恒剛科研基金”旨在為培養一大批中國白酒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支持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