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讓人們細細品味其甘醇的同時,還可享受到“液體黃金”的增值樂趣
一提到葡萄酒,人們很自然就會將其同輕松、自由、浪漫聯系在一起。在一個日落月升時分,月光透過窗戶,拿出一個精致的高腳玻璃環,來上一杯紅酒,低酌淺飲,陶醉在其清寒與甘美醇香中,獨依窗頭,看窗外夜色闌珊,也的確是件美妙的事情!
美國作家威廉·楊格曾說過:“一串葡萄是美麗、靜止與純潔的,可它只是水果而已;一旦壓榨后,它就變成了一種動物,因為它變成酒以后,就有了動物的生命。”一旦有了生命,也就有了與之相伴的靈性。
葡萄酒,摒棄了白酒的濃烈,退卻了啤酒的平庸。很多時候,她更是一種象征,代表品位,指向成功。她的這種精神意義逐漸被中國“三高”(高消費、高學歷、高收入)人群中所領悟,也被這一群體崇尚和追逐。
頂級的葡萄酒之于圈內人而言,就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了。偶爾有小圈子聚會,若主人拿出一瓶某一年的拉菲請大家品嘗,那不僅可以窺得主人的財富,也可看出主人的品位一定不凡。
說到葡萄酒就不能不說一下她的文化了,喝葡萄酒的同時也在品味著一種文化。不同國度的葡萄酒不僅得益于當地陽光和土地的滋養,還得益于所在國家文化的熏染。法國紅酒如同貴婦般賢淑典雅;意大利紅酒典雅之余,還多了份神秘與復雜;西班牙紅酒個性張揚;智利紅酒個性外露。可以說,每一個產地的葡萄酒都集納了這個國家的文化靈魂。
目前,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葡萄酒不再是外國人獨享的美味。
葡萄酒也是國際貿易中交易額最大的酒種。近年來的葡萄酒市場調查顯示,進口葡萄酒占我國葡萄酒市場的35%,這個數字是很驚人的。
這些進口高端葡萄酒的身影或出沒在高檔商務宴會上,或現身于頂級紅酒俱樂部的聚會中,抑或深藏于鐘情葡萄酒收藏的富豪們的酒窖里。
據說,影星成龍在香港一處居所的地下酒窖收藏了近10000瓶葡萄酒,癡迷程度可見一斑。中國聯通前執行董事盧永仁不但愛飲紅酒,還親自到法國葡萄園研究葡萄收成及品質,看中波爾多紅酒未來升值潛力的他,每年都會到波爾多購進大量葡萄酒。2000年,更是購得40多箱紅酒。
在歐美,葡萄酒享有“液體股票”、“液體黃金”的美譽,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
根據《環球葡萄酒》的資料,如果投資法國波爾多地區的10種葡萄酒,過去3年的回報率為150%,5年回報率為350%,10年回報率為500%,大大超過同期道瓊斯和標準普爾指數成份股的增值速度。
當然并不是任何一款葡萄酒都具有投資價值。全球每年大約評出30款葡萄酒,80%分布在法國酒莊,尤以五大名莊(拉菲酒莊、拉圖酒莊、瑪歌酒莊、奧比安酒莊、茂同酒莊)最為珍貴。
同時,投資和收藏葡萄酒不可忽視一個重要的參數,那就是酒評家的評價。目前,世界上公認的葡萄酒鑒賞權威是美國《葡萄酒觀察家》和英國《濾酒器》。而作為酒評家的羅伯特·帕克的地位也不可小覷。有葡萄酒商人打比方:帕克在國際葡萄酒業的地位,就像格林斯潘在華爾街股市的地位一樣。他說買什么牌子的葡萄酒,投資者就會瘋狂地跟隨。他也被稱為是“世界上惟一一個能真正影響葡萄酒市場的人”。
由于收藏、投資葡萄酒需要一定的資金,所以紅酒投資者都是有一定經濟基礎和對紅酒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
2006年,國際葡萄酒文化促進組織(IWCPA)曾組織針對中國中產階級開展贈送酒窖活動,贈送對象只針對3種人:有出國留學背景或者是有價值30萬元以上高級私家車的車主,或者在大城市有別墅的家庭。他們認為這些人群中的絕大多數人應該是葡萄酒愛好者,至少有潛力成為葡萄酒愛好者。
葡萄酒是一種有生命的東西,在裝瓶后還在不斷生長和變化,隨著時光的流逝漸入佳境。
當然,青睞于葡萄酒的醇美、鐘情于葡萄酒與生俱來的浪漫氣息,從心底里熱愛葡萄酒,認同其所富含的文化特質,才能真正讀懂葡萄酒,在收藏、投資的時候才能心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