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喝酒?皮科克在《梅林宮》一書中這樣回答:“飲酒有兩個理由:一個是當你口渴的時候,就能解渴。另一個是當你口不渴的時候,酒能防渴。防渴要比止渴強。”其實,這也是天真的醉話。酒人喝酒的動機和行為是一致的:就是喝酒。孔融談人生理想時稱:“座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我愿足矣。”這是簡單的人生姿態(tài)。
酒人并不是一個階級,其中有好漢也有孬人。酒不可能是衡量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的標磚,卻是可以衡量醉的尺度。格言家富勒的許多妙語值得玩味,其中一句便是:“在酒里淹死的人比在海里淹死的人要多。”的確如此,雖然海那么大,酒杯那么小。
這讓我想起了剛剛瀏覽網(wǎng)頁時看到的一句廣告語:“飲酒的智慧”。這是作為2011年F1中國大獎賽贊助商的全球領(lǐng)先洋酒集團帝亞吉歐,在大賽進入倒計時之際,于北上廣三地全面啟動的一項名為DRINKIQ “飲酒的智慧”推廣活動,意在通過別樣的方式在F1期間向廣大車迷推廣“理性飲酒”的概念。此外,帝亞吉歐還特地開設(shè)了以“飲酒的智慧”命名的培訓課程,欲為探索一種更深入淺出的理性飲酒宣傳方式在全球范圍內(nèi)進行的實踐。
智慧飲酒,這是一件看似簡單卻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兒。飲酒者并非不知酒的害處,只是更知酒的樂趣。確實,豪放、悠游、茍且是酒人的境界;野渡無人舟自橫,是酒人的形象。但如何健康飲酒、智慧飲酒,也是酒人應該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