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亮進一步解釋說,零售企業開發自有品牌是其經營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利用社會現有生產能力積極向上游產業延伸的發展結果,也是零售企業發展的方向。目前,發達國家零售企業自有品牌開發的比例很大,滲透率較高,有的甚至達到了100%,這與它們自有品牌開發起步較早有關。比如沃爾瑪就有十幾個自有品牌,涉及數千種商品;TESCO樂購和麥德龍的自有品牌商品也達到了1000多種,涵蓋了食品、日用家居、廚房用品和辦公用品等領域。這些自有品牌有的以零售企業名稱命名,有的則另選商標命名。
據悉,超市自有品牌因為可以依托連鎖經營企業已有的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特別在商品銷售上不需要像生產企業那樣通過投放大量廣告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這使得它們比同質量的其他產品價格要低15%~20%,超市的盈利水平將因此大幅提高。同時,有實力開發自有品牌的超市還可以利用自己的設計、研發實力開發有特色的商品,這也使得它們容易走出超市商品同質化的競爭,經營特色突出,使目標顧客的忠誠度更高,自身的影響力也更大。
目前,國內以中百、華聯、聯華、物美等為代表的知名零售企業均開發了自有品牌,但在品類和數量上還不是很多。由于超市自有品牌商品的品質直接影響超市品牌形象,眼下,國內進行自有品牌開發的零售企業有50%均在合同中對自有品牌商品的供應量提出了明確的質量要求。《報告》提供的相關信息表明,目前,本土零售企業對自有品牌商品的品質控制主要有3種表現形式。一是完全不進行質量控制的產品。該類商品以提升企業品牌價值為目的,零售企業一般不會對生產商的質量提出過多要求。如專供武漢中百集團的茅臺酒。二是通過合同或制度對生產商的生產加工過程提出嚴格的要求,包括生產環境、技術指標、設施設備、人員衛生等。三是受人力所限,僅對生產商提供的成品進行抽檢,并對合格商品進行銷售。
該《報告》還指出,由于我國零售企業總體規模不大、集中度不高,眼下許多大型生產商不愿意舍棄自己的利潤與其合作生產自有品牌商品,這使得大多數零售企業只能選擇一些中小型供應商進行合作生產。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控制商品質量,是本土零售企業自有品牌能否走得好、走得遠的關鍵。
裴亮說,隨著我國零售業競爭的加劇和整合、并購步伐的加快以及制造業生產過剩的增多,加大自有品牌開發力度必將是我國已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零售企業發展的重點。但零售企業要想走好這步好棋,加強管理和質量控制是關鍵。為了引導本土零售企業開發好自有品牌商品,下一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將與有關部門加強合作,就零售企業自有品牌商品的特殊性、標準化生產等事宜進行調研,并提出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