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星開始的“3元新時代”
作為我國啤酒產量大省和消費大省,河南早在2004年就以150萬千升的產量躍居全國第一。到了2007年,這個數字更是翻了一番多,邁上300萬千升的大關,在全國各省市中排行第二。
如此龐大的消費市場,自然會吸引一線的啤酒大集團爭相搶奪。然而,河南卻是一個例外。事實上,在整個河南市場,金星、維雪、奧克、月山、府泉等本土品牌占據了全省90%以上的份額,幾大一線品牌中僅剩青島啤酒在高檔產品中還有5%左右的份額。而河南的周邊省份安徽、湖北、陜西、山西統統都是雪花和青島的身影。
為什么偌大的一個河南市場,卻打不進雪花、青島這樣的一線品牌?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在河南啤酒市場上,1.5元/瓶—2元/瓶產品的市場份額至少達80%。僅以鄭州為例,金星啤酒所占份額最多,達55%。這其中,低檔產品就占了八成份額,這些產品的均價為1.7元/瓶。而全國市場上,以低價見稱的雪花其平均價格也不會低于2元/瓶以下。因此可以看出,河南啤酒市場的“低價泥沼”讓國內的啤酒大鱷們都望而卻步。
如今,金星的主打產品開始從低檔向中檔拉伸。從蘇賽特數據中我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們看到,金星所有的SKU中,雖然以1.7元/瓶的小麥啤所占市場份額最多,但2008年新推出的3元/瓶的中檔啤酒——金星新一代,其份額已躍升至12.4%,同樣是2008年新推出6.8元/瓶純生啤酒,也占據了2.1%的份額。在金星整個55%的市場份額中,僅新推出的這兩款中、高檔啤酒就占據了14.5%的份額,比重接近三成。這在以2元/瓶見稱的河南啤市,實屬難得。
奧克、維雪等品牌也緊隨其后。以奧克為例,其2008年推出的“純生”系列在價格上賣到6元/瓶,屬于高檔啤酒,其市場份額達到了1%,這個數字要高于銀奧克這個同屬于高檔的老SKU。
2009年,不管是金星的“精彩新一代”,還是奧克的“一品鮮”,其定價都在3元/瓶以上。其中金星的“精彩新一代”定價4元/瓶,這個價位高于其原來3元/瓶的中檔定價,與全國啤酒檔次劃分區間相吻合。
由此可見,整個河南啤市在2009年初的價格戰中已出現“3元”紅海的端倪。種種跡象都表明:河南啤市要變。
誘人的大蛋糕
可想而知,如果這個年產量達到330萬千升的巨大市場真正實現從2元/瓶到3元/瓶的過渡,將會引來多少只覬覦已久的“啤酒大鱷”。在豫啤市場成功實現提價的同時,另一方面,雪花、青島和燕京們正在周邊躍躍欲試。
2009年是啤酒行業開始戰略布局的年代。就在剛剛過去的2月份,雪花啤酒江西銷售分公司成立了。在江西的落子,填補了雪花在整個華東市場的唯一空白,這也意味著雪花在華東市場的布局已經趨于完成。而華中市場上,雪花僅剩下河南這個市場沒有發動進攻。雖然早在2007年,雪花啤酒已開始在河南銷售,但銷量很小。況且,一沒有銷售公司,二沒有本地酒廠,雪花面對比比皆是的低價,幾乎沒有任何應對之策。而如今,情況發生了改變。
一方面,整個河南啤酒市場的價格開始逐步向3元/瓶提升,產品檔次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金融危機的持續深入,讓更多缺錢又缺市場的小酒廠迫不及待地等著出手。2008年,河南的啤酒企業多達20多個,啤酒廠有40多家。這其中,更多是小型酒廠。這些酒廠一旦無法抗住這輪經濟嚴冬,河南的啤酒市場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雪花、青島的“趁機而入”就指日可待了。
而一個新的信號已經出現。
無論此次的金融風暴已導致多少家企業倒閉,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有上百萬的民工群體將失去工作被迫返鄉。河南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勞務工輸出大省,此番民工返鄉潮勢必推動河南啤酒消費市場的擴充。屆時,已趨飽和的河南啤酒市場將發生新的消費需求,已成熟穩定的河南啤酒終端市場,也將發生新的變化。
而這些,對于外來啤酒品牌,不啻于一大福音。
未來隱匿的風險
即便如此,我們仍看到,在此次的推新品和提價活動中,并沒有府泉、月山等其他品牌的身影。讓人擔憂的是,多年來已形成低價消費習慣的河南啤市,是否能接受新一輪的提價?
河南2007年人均生產總值達16012元,處于全國中等水平,而其啤酒價格是全國最低的,提價對于河南消費者而言是不難接受的。但市場經過多年“低價”的浸淫,消費者已形成了“低價”的消費心理,是否愿意接受從2元/瓶以下到3元/瓶以上的價格轉變?進一步分析,僅靠金星、奧克這兩家企業來帶動整個豫啤市場的提價運動,是否能得以成功?會不會出現“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情況?
在啤酒行業已進行全國戰略布局的新背景下,河南是勢必要被進入的。而面對這個重新被定義的新戰場,不論是高舉“發力中端”的金星、奧克,或是其他正在低價上徘徊的啤酒企業,如何進行自身的產品升級和管理升級,相信這才是他們迫切需要面對的。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