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長 王志強
針對全球性經濟危機給我市經濟帶來的影響,今年以來,市商務局緊緊圍繞各級政府“擴內需,保增長”的工作要求,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和《國家財政部、商務部關于做好支持搞活流通擴大消費有關資金管理的通知》為契機,多措并舉促消費,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在2005年至2008年建設和改造鄉村兩級農家店1087家的基礎上, 依托9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承辦企業, 2009年又安排建設和改造農家店300家,進一步擴大對鄉鎮和行政村的覆蓋范圍。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縣各級財政的資金支持,鼓勵“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承辦企業新(擴)建配送中心項目和用于農家店建設,推進承辦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改造,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配送率,降低運營成本,提升“農家店”一網多用的功能和建設質量,進一步改善農村消費環境。
全面推廣“家電下鄉”工作。按照《商務部、財政部關于做好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和省商務廳的統一部署,不斷加快銷售網點的備案工作,多渠道、多途徑廣泛宣傳家電下鄉的有關政策,建立健全舉報查處機制,規范農村家電市場流通秩序,確保農民買到物美價廉、質量可靠的家電產品。自3月初家電下鄉工作啟動以來到4月底,全市各縣(市、區)已設立銷售網點184個,銷售冰箱、彩電、手機、洗衣機、計算機五類產品1566臺(部),銷售額247.1萬元,并在全省率先讓農民消費者拿到政府的補貼。
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上檔升級改造工程”。 以全國開展“雙百市場工程”和全省開展“雙三十市場工程”建設為契機,積極申報,爭取享受國家、省促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的有關優惠政策,同時,要求各縣(市、區)2009年要盡快新建或改造1個標準化、規范化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促進農產品流通。積極鼓勵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產銷銜接,實現“農超對接”,形成生產、運輸、加工、銷售的有機結合,降低流通成本,建立農產品進城的順暢通道。
全面推進中心城區市場體系建設。按照《晉城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全力推進市級商業中心改造、物流園區建設等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招商活動,主動引進名品名店,進一步調整經營結構,實施品牌經營戰略,促進消費結構提檔升級。2009年擬重點推進三個物流園區、三大物流配送中心,即蘭花工業物流園區、晉城物流園區、晉運物流園區和晉城糧食物流配送中心、恒益家電物流配送中心、麗園生產資料物流配送中心等重點項目的建設,不斷增強中心城區吸引力和帶動力。
大力促進城市居民消費。加快城市居民小區“放心菜市場”的建設,2009年擬爭取財政的支持,在市區完成2至3個菜市場的建設或改造任務。同時,大力發展家政服務業,積極實施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在新建居民小區規劃設置早餐點、便利店等便民服務網點,對原來的居民小區抓緊完善功能,健全服務網點,切實改善居民消費環境,提升居民消費水平。
不斷優化消費環境。大力整頓市場秩序,積極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切實增強消費者信心。2009年,要求每個縣(市、區)至少要新建或改造1個符合國務院《生豬屠宰管理條例》要求的規范化的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并盡快啟動牛羊雞等畜禽的定點屠宰工作。要繼續做好酒類零售的備案登記工作,嚴格酒類批發許可和酒類流通隨附單的使用制度,嚴肅查處無證批發和從無證廠商進酒等違法行為,重點抓好散白酒的監管工作和農村地區的酒類監管工作,確保城鄉廣大消費者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酒”。
努力滿足市場供應。切實加強市場運行監測,擴大監測范圍,增強預測預警能力。充分利用晉城市商務局網站和晉城市商務天氣預報兩個平臺,及時發布市場信息,引導城鄉居民消費。充分發揮商務部新農村商網作用,定期發布市場供求信息,建立網上對接常態機制,實現工業品下鄉和農副產品進城的互聯互通,擴大城鄉居民消費。進一步完善《晉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應急預案》,建立生豬活體儲備制度和經營重要生活必需品重點流通企業市場供應應急協調機制,以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和應急工作水平。
認真組織品牌產品推銷。精心組織各種貿易洽談會,積極為企業搭建平臺,擴大我市名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4月份,組織我市10余家企業參加在西安市舉行的第十三屆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簽訂貿易項目合同13個,貿易金額達1.7億元。5月份,組織7家企業赴運城參加山西 品牌產品出口轉內銷對接會,與來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南、陜西等八個省市的經銷企業簽訂貿易合同13筆,合同金額達4205萬元。
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