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博士萬偉成在2001年推出第一套酒博士叢書《中華酒經》、《中華酒傳》、《中華酒詩》、《酒詩三百首》之后,在海峽兩岸引起強烈關注,先后再版了三次。
最近兩年,他潛心研究,又推出第二套酒博士叢書。9月26日在廣東南海舉行了《學術視閾下的中華酒道研究》首發式,用現代觀念解讀傳統酒道,對傳統酒文化作了新的總結與提升,并為未來酒文化的理論發展奠定了基礎,是當今酒界學術前沿嶄新成果。
早在1997年,萬偉成在臺灣正中書局出版的《中華酒經·酒禮篇》“人有人道人德,酒有酒道酒德”一語,不但較早提出了“酒道”概念,而且最早對這個概念進行了學術分析;并于《飲道篇》中專章論述了“飲道”。
進入新世紀以來,許多電視臺不斷播放以金庸名著改編的《笑傲江湖》,其中祖千秋向令狐沖演繹酒道,人們情不自禁地被博大精深的中國酒文化魅力所懾服。再加上一曲《酒道歌》,唱遍大江南北。
在酒行業,前些年就有少數人在探索酒道,學術界也見仁見智,發表了許多觀點,有的把它說成是酒文化,有的說是飲酒禮儀,有的說是釀酒之道,有的說是人道。
從專家與企業家互動的維度,沈怡方、高月明等酒類專家四處呼吁建立酒道館,一些企業在專家指導下開始了對酒道建設的重視。有的建立了酒道館,有的成立酒道表演隊伍,有的在品牌建設上賦予了酒道層面上的意義,這些都是可喜現象。
但真正能從大歷史、大文化的視野上觀照酒道,則至今沒有文章與論著,而且當前酒界關于“酒道”的概念也不清晰,至于其內涵、與傳統文化的關系的探究,更未起步。基于此,萬偉成博士花了三年的功夫,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首次探索。
萬偉成博士認為,酒道是一種文化,一門哲學,一份美學;酒藝是一種體驗,一種禮儀,一門藝術。《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酒道”難以“道”,但并非不可詮釋。
從它的體系來說,酒道是酒文化的核心,是酒藝的指導思想,是歷代以酒為物質媒介。酒道是在長期的酒事實踐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形成的,是有關酒藝的哲學體系、美學體系與文化體系。
萬偉成博士說,學術研究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學術發展,也是為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學術先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前衛概念,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也為學術研究提供更多生動具體的研究元素。酒道的研究領域本身,就不限于學術,更擴大到經濟社會層面。
&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nbsp;
書里特別開辟《中華酒道建設之路》,對酒道與酒業關系、與社會關系提出幾條重要的觀點:一是提高消費品味,倡導文明飲酒;二是引領酒業潮流,啟動酒道營銷;三是建立“酒道館”、“酒道研究中心”之類的機構,從物質、精神、行為、制度上全面弘揚。本書對當前個別酒業運用酒道進行品牌策劃、文化營銷的得失作了評析。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