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略
黎玉,原名李興唐,1906 年出生于山西省原平縣大牛店鄉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26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迅速成長為黨的一名高級干部。
▲黎玉之子黎小弟
2018 年 6 月 6 日上午,北京好苑建國酒店一樓大廳的茶室里。原山東省委書記、原八路軍山東縱隊政委黎玉的小兒子黎小弟(因出生于上海而名),白皙的面龐,清晰健談的思路,一身短衣短褲顯得隨意而優雅,一看就不像快70歲的人。他時任北京八路軍山東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副會長。他的父親黎玉書記當年帶著山東特產景芝燒酒(景芝白乾)作為禮物赴延安向黨中央、毛主席匯報工作,請求派兵指導山東抗戰。筆者一行 6人(還有昌邑市委組織部、招遠玲瓏金礦等人)從山東來到這里,與黎小弟在酒店大廳里面對而坐,茶幾上彌漫著服務員剛沏的鐵觀音的清香。我們聆聽著他講述黎玉當年的故事。
“景芝”與“延安”血脈相連
1936年4月,不到 30歲的父親黎玉受中共北方局派遣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1938 年春,中共山東省委挑選4名武藝高強的士兵裝扮成商人,攜帶景芝燒酒等山東特產護衛著父親從蒙陰萬壽宮出發,一路步行至徐州,乘火車到達西安,再經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護送到延安,向黨中央、毛主席匯報工作,請求往山東派遣干部和部分主力部隊指導抗戰,以加強山東抗戰的領導和骨干力量。
父親黎玉到達延安的那天晚上,毛主席高興地接見他們,并且一塊品嘗帶來的景芝燒酒。當匯報到山東的抗日武裝已聚集到兩三萬人時,毛主席很是振奮,并加以肯定。
第二天,毛主席在窯洞里專門組織高級干部會議,向大家介紹了父親,并以父親所帶景芝燒酒等特產招待高級將領,高度評價山東黨的工作,號召全黨把開創敵后抗日根據地作為工作重點。之后,黨中央發出“派兵去山東”命令,一大批優秀軍政干部從延安開赴山東抗日戰場,成立了八路軍山東縱隊,張經武任司令員,黎玉任政委。1938年12月,因林彪被閆錫山部誤傷,便由陳光任代師長、羅榮桓任政委的115師挺進山東。1939 年2 月,羅榮桓和林月琴夫婦生下一個兒子,為紀念這次八路軍東進山東,就起名羅東進。后來羅東進中將是北京八路軍山東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創會會長。當年,八路軍山東縱隊和八路軍115師挺進山東時,毛主席告誡入魯人員:要尊重當地風俗,尊重當地同志,同當地黨組織搞好關系,要像楊柳一樣插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成長,像松柏一樣挺拔堅強。
▲前排左起:舒同、黎玉、陳毅、張云逸
父親知道紅軍將領都喜歡酒,在延安期間,他就利用晚上找兩三個紅軍將領喝酒,借此機會認識了十幾位紅軍將領,并且在作戰室里看到掛著的許多將領照片。那時候父親年輕,記憶力好,很多人見一次照片就記住了,等到見上本人,基本上都能夠喊出名字。出生于江蘇宿遷的朱瑞1938年任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組織部部長。1939 年任八路軍第一縱隊政委,與司令員徐向前一起開赴山東,統一指揮在山東和蘇北的八路軍部隊,領導抗日軍民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當時朱瑞一到山東工作,父親就認出他來,就問您是朱瑞同志吧?朱瑞很奇怪:你從沒見過我,怎么知道我是朱瑞?父親回答說那年早在作戰室里看到過他的照片。
因當年父親將景芝燒酒等山東特產帶到延安,毛主席和八路軍高級將領知道了景芝燒酒,這也是當年曾有人在毛主席居住的窯洞里發現過景芝燒酒的由來。從此,革命圣地延安留下了紅色景芝酒的記憶,這成就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并激勵了抗戰精神。同時,黨史上還有“山東十三萬兩黃金支援延安抗戰”的史話。
建國酒店內的氣氛平靜而又熱烈,窗外廣場兩邊的綠竹在微風中搖曳。我們一邊親切傾心的交談,一邊筆走龍蛇的記錄。黎會長出神入化的講述讓我們為之動容,思緒仿佛回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歲月。時間就這樣流過了整整一個上午,因只顧聽講,一杯杯“鐵觀音”被熱情的服務員倒來倒去。黎老最后說,這是我父親在臨終的日子里跟我們子女交待的話,將來若有可能找到山東這些廠家就告訴他們,這都是真實的故事,留給他們也是一份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