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09年第4季度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其中,葡萄酒質量略有下滑。
據悉,此次抽查了省內53家企業生產的53個批次的葡萄酒產品,經檢驗合格47個批次,抽樣合格率為88.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
抽查結果表明,吉林省大中型葡萄酒生產企業能夠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加強關鍵點控制,產品質量連續多年保持在100%;而部分小型企業的產品質量問題比較嚴重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甚至存在著造假行為。
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新聞發言人李繼武對《華夏酒報》記者介紹,不合格產品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菌落總數超標。有2個批次產品的菌落總數超標,最高檢出值(2600cfu/mL)是標準值(≤50cfu/mL)的52倍。二是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有3個批次產品檢出了不允許添加的莧菜紅、胭脂紅、糖精鈉、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劑;有1個批次產品山梨酸檢出值(1.4g/kg)是標準值(≤0.6g/kg)的2.3倍。三是總糖、酒精度等理化指標不合格。有4個批次產品的總糖含量不合格,其中3個批次產品的總糖檢出值均為0;有3個批次產品的酒精度低于明示值,最低檢出值僅為1.5%(v/v)。
李繼武同時還表示,按照“扶優扶強、打假治劣、引導消費”的原則,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此次監督抽查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將指定相關部門責令企業立即停止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查明庫存不合格產品并追查已售出不合格產品的流向;責令企業限期召回不合格產品并監督其銷毀或做必要的技術處理。
《華夏酒報》宮華明 制圖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